名师工作室
     团队介绍
     团队规划
     成果展示
     保障机制
     特色创新
     互动交流
     学习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成果展示

杜培培2018年牵头制定护理专业群建设规划(2018-2020)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群“十三五”建设规划

2018年-2020年

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速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将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新课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事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我校是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的唯一一所医药类职业院校,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办学条件。护理专业群下设的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三个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有力地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而且加强了过程管理,强化了质量监控。坚持“基于市场调研分析结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确立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使命。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医疗行业对本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我校“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的目标要求,特制定护理专业群建设规划。

一、专业群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初步形成团结和谐、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护理专业群已经形成一支稳定的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兼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拥有团结和谐、结构合理、思想作风好、学术造诣高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分设基础医学教研室、护理教研室、护理实训教研室、康复教研室等教学管理机构。师资科研力量过硬,社会声誉良好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本科以上学历10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1.1%。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高级职称35.6%;本专业群还拥有一支由医院临床护理一线专家等组成的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或技能竞赛,目前教学团队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参赛50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多次获奖,技能大赛和教学竞赛成绩优秀。一支稳定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都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初步形成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

通过广泛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议,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逐步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调研确认本专业群学生核心能力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母婴护理、基础护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评定等。专业群基础课程内容选择遵循“必需”、“够用”、“适用”原则,并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群平台课程根据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项目设计,把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设计学习项目与学习任务。

3.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护理实训中心以“行业对接零距化,素质培养职业化,临床教学实境化,技能训练标准化,达标测试规范化”为设计理念,同步或超前于医疗企事业单位。主要分为医学基础、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3大功能模块和医学基础实训功能区、模拟病房实训功能区、外科护理技能实训功能区、内科护理实训功能区、母婴护理实训功能区、健康评估技能实训功能区、急救护理实训功能区、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功能区、老年护理实训功能区、中医护理实训功能区、康复技能实训功能区等11个实训功能区。拥有包括模拟儿科实训室、模拟ICU实训室、模拟手术室等专科实训室和模拟护士站、多媒体示教室、人体科学馆、显微互动室等在内实训室55个,能同时容纳500余名学生现场实践学习。

护理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完成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用药护理、健康评估、精神病护理、中医护理、康复评定、各种康复技能等护理、康复临床课程的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任务,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基地。同时发挥对外服务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合组织专业技术岗位培训。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校院合作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尚不够稳固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社会化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课程建设尤其是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需大力推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待加强,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二、专业群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群发展目标

护理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学校护理专业群各专业与医院、社区护理、社区康复岗位对接,推进校院对接,健全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深化“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系统培养,根据医院、社区的护理、康复工作任务,基于护理、康复工作过程,重建课程体系,建设护理专业群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实现护理专业课程内容和护理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具有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护理、康复培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对接;围绕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人才培养目标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传承“厚德博学、强能济世”的学校精神,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理念,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以校院合作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为重点,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护理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校院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教学实训基地,形成校院合作全方位、工学结合深层次、教学做合一全过程的“校院合作、2.5+1+1+0.5工学结合” 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专业群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更加体现医疗产业和护理、康复岗位细化新特点,并具有一定前瞻性。进一步规范“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护理专业中依托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医院等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围绕专业群培养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日常教学、教学场所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增市级以上5-6个有关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课题,在助产、护理、康复专业中进行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和导师制教学试点;完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加大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争取5年内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核心主干课程15~18门使网络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成为课前和课后学习的主阵地之一。利用专业社团、协会广泛开展校级技能竞赛,新增校级技能竞赛项目2-3个,争取五年内获得省级护理、康复技能大赛金牌1~2名,争取进入国赛集训,并拿到优秀的奖项。

进一步完善以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广泛吸收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质量评价,联合麦可思数据评价,做好教学质量评价监控。进一步推广信息化教学、评价技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动态诊断与指导平台,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构建“立足岗位,面向医院、养老机构、社区”的护理课程体系。根据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在现代护理、康复理念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康复治疗师标准重建课程体系,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在行业分析、社会调研、专家咨询,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护理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和行业专家咨询会的作用,研讨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按照护理专业群所涵盖专业的工作任务、岗位能力需求和相关护理、康复执业资格准入标准改革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各专业间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五年一贯制各阶段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和课程开发制度,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新增校院融合合作开发的综合实训类课程和校本教材8门以上。加快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通过自主开发、搜集、购买等形式,完成群70%以上专业平台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新增市级以上网络共享的精品课程2门以上,共享网络课程10门以上。

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制度、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推行校、系督导、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合理使用督导结果。加大信息资源、网络空间的建设力度和使用广度,使实际使用资源库课程资源的课程占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班次比例达70%以上,实际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实施教学的课程门数占学期开设专业课比例60%以上。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院之间护理、康复技术和经验的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通过校院合作的方式,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为重点,共建专兼结构的教学团队,提高护理专业群各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临床护理、康复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护理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名、青年教师21名,对现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护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理论培训。

1. 完善行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专家10名,指导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1)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咨询会议讨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等使专业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2)聘请行业专家定期进行专业动态讲座,并将其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进行开设;(3)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直接参加课堂教学;(4)专业教师通过检查实习、见习、开展现代学徒制课程等加强与行业专家的沟通。

2. 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

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企业实践及出国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对护理、康复行业有深刻理解,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对专业的建设发展有前瞻性思维,在省内的专业建设中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并能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

3.骨干教师

在学校、附属医院计划选拔10名专业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或具有护理、康复教学经历的技术能手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结合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使骨干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能够熟练主讲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掌握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具有一定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明确的专业方向。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会议、有计划地出国进行培训,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进修实践等途径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能力,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成为各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主持一项校级以上课题,每年撰写专业论文1篇,能够下临床顶岗并指导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前专业考核。通过多条途径重点培养骨干师资,构建优秀教师团队。

4.兼职教师

对护理专业兼职教师分期分批开展护理教育、教学方法和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要求兼职教师定期参与校内对应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坚持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兼职教师负责学生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期间的临床指导。

5.青年教师

对计划引进培养的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培养,与教学基地共同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进行全程实践锻炼和职业技术培训和授课指导,以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授课水平。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汇报课、公开课或专题讲座,参与本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参与课题研究,每年撰写专业论文1篇。

5.教师实践能力

加大对学校的专任教师临床实践的力度,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进修或临床上班,每年平均1个月,学习临床最新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面对全系教师讲座。

(四)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护理各岗位对护理、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与医院合作将校内现有资源重新优化整合,通过调整整体布局、加强内涵建设、营造职业氛围、健全制度标准、添置智能化水平高的模拟教学仪器设备等方式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高度统一,成为集教学、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康复实训中心,成为护理、康复行业技能考核与培训、岗位技能训练、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考核与培训中心。

1.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护理工作任务的需要,在原有实训室的设备基础上,添置相关设备以提升实训功能,拓宽实训项目,优化已开实训项目,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实训能力。购置智能化仪器设备,提供各种仿真“病人”,建立仿真的实训环境,满足教学和培训需要;健全实训中心开放式运行管理办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团队,配合老师对学生开放式自主实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按照职业教育“学做合一”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利用智慧网络建立实景在线课堂实训室,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争取申报并获批一次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赛点。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在省、市卫计委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以行业为主导,校院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加强现有校外40所医院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1)重点建设江苏大学附属张家港澳洋医院1所综合护理实训基地,使其成为示范性护理实训基地。

(2)完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制定工作条例,使医院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医院在教学工作、临床实训实习、对带教老师培养、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组织机构设施、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学生实习质量的监控,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五)社会服务

1.对在校学生进行护士、康复执业注册理论、技能培训,使其毕业当年100%通过国家资格证注册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证书。

2.与医院合作开展岗前培训,规范护理、康复技术操作。

3. 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在职急救护理培训、ICU护理培训,提供各项标准化技能训练。

4. 对在校学生及社会剩余劳动力进行护理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培训,使其在校期间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5. 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将5-8名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研修,学习国外先进的社区护理理念、教学方法、护理新技术,促进国际护理交流与合作。

四、保障措施

1.体制保障。坚持国有公办行业管理的办学体制,在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中吸纳社会和相关行业、医院资源,形成项目合作联合体。

2.组织保障。建立由学校领导组成的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副校长、系主任、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团队。

3.制度保障。建立项目的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系列管理制度,确保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其中包括: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制度、专业群建设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项目总体及阶段性监控评价制度。形成良好的项目建设制度环境。

4.资金保障

学校认真分析论证资金使用预算方案,编制了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及分年度资金投入计划。为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除按上级部门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外,学校制定专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监控审计该项目组织实施过程。

5.机制保障

根据项目建设中的创新点和护理高等职业教育热点和难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平台,创新、完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机制。

(1)政府—行业管理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

(2)学校人力资源(尤其是教师)的激励与调控机制;

(3)护理专业人员职级晋升、干部选拔任用与教学绩效挂钩机制;

(4)学校与医院人才培养上的双责机制。

6.科研保障

充分发挥学校一贯倡导的学习型、研究型工作模式,将项目建设中重点和难点分解,成立课题组,结合省、市和学校相关科研项目分别立项,进行系统研究,将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过程为技术路线,跟踪全程。并将阶段性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建设方案的调整,形成项目预期效果与研究成果同步,为护理专业兄弟院校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指导性理论依据。

护理系

一八年十月二十八






苏ICP备10207186号
江苏省职业教育杜培培护理工作室 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