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团队介绍
     团队规划
     成果展示
     保障机制
     特色创新
     互动交流
     学习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成果展示

杜培培撰写徐州医药分院护理专业群专业建设自查报告

徐州医药分院护理专业群建设质量标准

自查汇报

护理专业群由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3个专业组成,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化护理专业群,每个专业均有独立的建制班级,核心专业护理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至今已连续招生9年,为徐州市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现代职教体系4+2试点项目,与行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内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护理实训基地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

  1. 主要经验和成效

    护理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省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8】68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新时代五年制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改革、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和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1. 定位与发展  

    1.定位与规划

    护理专业群有效对接徐州市医疗卫生系统主导医疗、支柱医疗、特色医疗和战略新兴医疗行业发展需求,立足培养医疗护理行业转型升级和医疗护理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护理专业群主动适应江苏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聘请徐州市各三级以上医院护理部主任、助产业务骨干和康复专业带头人担任委员,校、系领导、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专业课课程负责人构成专业群建设团队成员,确立职责,共同进行专业群建设可行性论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制定了学校“十三五”专业群建设及专业发展规划,每年进行1次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调研,调研报告全面、规范;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护理专业群根据全省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动态优化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3个专业内涵,注重关键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复合性,提高专业活力,有效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3个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切合医疗护理行业发展需要。

    护理专业群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化护理专业群建设;护理专业群目前由护理、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3个专业组成,每个专业均有独立的建制班级,护理专业为核心专业,该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至今已连续招生9年。助产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8年开始招生。学校设有医院、社区、学校共同参与的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有关专业建设、教学和实践方面的研讨会。专业群委员会成员有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组成。各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专业群建设方案,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督查考核机制,并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建有资源共享平台及泛雅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互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建设内容全面,路径清晰,措施可行,保障有力;专业群年度计划和总结与专业建设规划有机对接,能充分反映专业建设阶梯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据高职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联院护理协作委员会三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对省内医疗行业、毕业生跟踪和在校生学情进行充分调研,由院校共同制定了科学、规范的专业群《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渗透国家资格考试、技能鉴定等要求;并遵循严格的审批和滚动开发修订制度,制定与修订过程中有医疗行业护理、助产和康复治疗专家、各教研室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研制和论证,使专业与职业结合更加紧密,专业与临床需求更加吻合,确保学生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护理、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了学校党组织会议审定,学院审核,在学校网址公布,接收社会监督。

    3.协同育人

    学校在护理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把产教融合、校企(院)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经;成立由医院、社区、学校共同参与的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有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淮海经济区养老职教集团建设,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了与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学分互认的学习交流活动,携手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合作中德国际护理1+X培养模式,1名学生于2019年4月15日签署“赴德境外学习/实习/工作”协议与张家港澳洋医院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2017年已进行校院联合招生一个临床护理班,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行校院一体化育人。

    (二)基础能力

    1.教学团队  

    学校重视护理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积极组建了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有一支专任教师、长期外聘教师和短期兼课教师相结合、数量充足的专业群教师队伍护理专业群高职学生总数2063人,中职学生总数116人,总计2179人,专业专任教师总数99人,师生比1:22。学校和系部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和专业技能提升,围绕护理专业群建设,制定了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规划,明确了专业群教学团队的目标任务、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考核评价,专业教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胜任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00%;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51.51%;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比例36.36%;专业群专业教师全部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75.76%。专业教师杜培培获得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带头人称号,姜秀英、吴宏获得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能手称号,佟光进获得第四届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称号。学校聘请了一批稳定的具有护理、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和专家团队承担护理专业群的教学任务,其占专业专任教师比例25.25 %,具有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占比80%。

    学校和系部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清晰;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在资金上、人力上、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学校每年安排课题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个课题建设小组开展教学、教研、教改工作。课题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科研处负责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专业群教师有较为明确的教科研目标,每月进行教研活动一次;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加省市级及校级教科研课题,2019年主持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结题3项,校级课题结题3项;专业教师以第一署名单位、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5篇;获授权专利6项;副主编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执护考试辅导教材2本;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大赛,6名教师获得徐州市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3名教师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9名教师获得徐州市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名教师获得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2名教师获得第30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导奖二等奖。

    2.实训基地  

    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护理专业群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统筹规划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护理实训基地2019年4月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基地实验楼内有专业实验室61个,并设有模拟病区、健康评估实训室、数码互动实训室,助产实训室、康复治疗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既能满足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培养、技能大赛训练、护理创新创业协会活动等,还可以承担育婴师培训及1+X母婴护理中级培训考核等工作;基地建设建有3年发展规划,规划目标明确、内容确切,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学校建有护理实训楼2幢,实训基地建筑面积 8733 平方米,生均 4.0 平方米;实训基地仪器设备选型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先进性,使用性能优于医疗护理行业或同步于医疗护理行业。实训设备数量充足,能满足基础性教学。依托实训基地建设,2017年开展了与江苏大学附属张家港澳洋医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201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现代职教体系4+2试点项目。以护理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的研究,基地具有省技能大赛设备和承办市级技能大赛的条件,已成功承办了九届徐州市护理技能大赛,承担了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徐州选手的指导训练工作。已按照省中职护理专业学业水平测试技能考点建设要求,建设完成OSCE智能化教学管理平台,可以满足产学研和技术创新等要求;教学仪器设备值2528.62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16万元,近两年新增仪器设备 486.238万元,其中生均 0.223 万元,设备完好率98%。护理专业群具有充足的校外实训基地,能较好地满足学校实践教学(含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需要,专业群护理、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3个专业稳定地实训基地28个,深度合作基地18个,每年每个基地平均安排实习1次。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教学文件、实习实训项目及相关资源、教学过程全部采用青果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基地管理在融入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2018年学校又招标采购了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训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现正在根据学校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和完善,实训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基地整体布局合理,安全规范。参照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全方位对接医疗卫生行业的质量要求、管理规范,为学生实验实训提供了真实的临床环境。校内基础性实训基地(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等)构建了与现代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场景相接近的实训环境,实现教学场景与临床工作场景同步。并通过展板、标语、开展人文活动等方式营造了“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护理文化,实训室内文化布置体现了专业文化、医院文化、人文素质、安全规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合,突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企(院)双方共同管理地组织机构,每个实习单位均配有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校内指导教师定期深入实习单位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学生实习表现,实习检查记录齐全,校外实训基地,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能提供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能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劳动权益,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实习基地应提供护理专业所涉及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详细资料,配备必要的图书学习资料及网络资源,为实习生提供必需的住宿、餐饮、活动等生活条件;校内外实训基地安全措施保障有力,近三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3.图书与信息化资源

    学校电教图书中心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涉及的职业标准、技术手册、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专业期刊以及案例类图书等;专业群内具有5种以上专业学术期刊,能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需要。

    学校通过校本开发的方式构建了与专业教学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部组织专业教师完成三门市级精品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已建成《人体解剖》、《人体生理》《人体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母婴护理》等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等校本数字化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学校已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校推广超星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护理专业群各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均建设有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空间,各专业学生均通过“学习通”手机APP建有各自的学习空间,教师通过网络、手机APP指导学生随时能够学习训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护理实训基地建有急救护理数字化技能教室1个,具有支持技能训练、临床穿刺、虚拟解剖实训、临床护理思维培训等虚拟仿真训练软件,以上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均具有在线考核功能,并已广泛应用于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考核中;基地建设有医学机能虚拟实训室、虚拟静脉穿刺实训室、虚拟医院3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有具有能进行数字化信息浏览的实物展示场馆——人体生命科学馆,人体生命科学馆具备150多种常见人体的器官标本实物展示和我国解剖资源数字化在线浏览功能。

    (三)培养过程

    1.课程建设  

    护理专业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部、省、学院指导性课程标准,按照标准要求,联合省内同行、临床骨干共同制定了实时性课程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所有课程均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标准制定程序规范,执行效果好,能及时进行滚动修订。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并及时更新了课程内容,调整了课程结构,能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超过80%的群平台课程有辅助教学资源,如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实习指导、仿真软件、教学实物等,在联院协作委员会校际共享交流中获得好评。

    学校建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全面提高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大力开发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遵循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材,2019年度专业教师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执护考试辅导教材2本,主编待出版院本教材1本;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按要求在学院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中选用院本教材或推荐教材,使用率95.8 % ;积极推广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组织教师认真完成联院教材质量与使用效果评价,评价客观科学。

    2.教学实施  

    学校及系部重视对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作的领导,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向同行;严格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已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教学文件档案齐全、规范,能够真实反映执行情况。

    学校及系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督导全覆盖制度,除校、系两级教学督导以外,系部还聘请了1位行业专家作为教学顾问,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督导;积极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符合护理专业群特点、适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如《内科护理学》开展基于标准化病人(SP)的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及体验式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训室模拟的环境中感受未来职业的真实性;教学中广泛运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制定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标准,加强了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因采用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师生互动好,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每年有5个以上教学设计创新典型案例。

    护理专业群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实训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能够紧跟医疗行业发展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基地建设有医学机能虚拟实训室、虚拟静脉穿刺实训室、虚拟医院3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和1个急救护理数字化技能教室,实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信息化实训教学平台;实验实训开出率100%,自开率100%。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及系部努力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制定和完善了《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广泛吸收学生、家长、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通过改革课程考核形式、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家长开放日、企业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收集反馈信息,为教学改革助力;我校还重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与企业合作,做好了质量监控的延续,学校还把第三方统计出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我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系部对专业群各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做到了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

    3.质量保障  

    学校组成了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形成了一支体系健全、职责明确、数量和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服务优良的教学管理队伍。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适时制定和完善了《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我校建有专门的评教评学平台,通过答题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评学评教工作,相关部门做好了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得教学相长;各主要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均具有完善的质量标准,形成了专业教学质量闭环。系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形成常态化、周期性、全员参与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做到实时、准确、完整,依据目标、标准和平台数据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诊断,问题发现科学,症结分析准确、措施改进得力,成效明显。

    (四)培养成效

    1.生源状况  

    我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护理专业群中所包含的护理、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当今的大健康时代,均为大家比较认可的专业,每年都能100%完成招生计划。护理专业群新生录取平均分473分,远超出于本市五年制高职教育录取控制份数线。护理专业群各专业资源配置科学合理,能够满足江苏省经济社会和医疗护理行业发展需求;在校生2063人,规模适当,其中护理专业连续招生9年,助产专业连续招生3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连续招生2年,每年都能100%完成招生计划,非常稳定。

    学校及系部重视学生的课内外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指导制度健全,流程清晰,聚焦学生学习全过程;系部在日间和早、晚自习期间均安排了班主任值班,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各专业的思政课程中均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每年会组织学生参与联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护理专业的学生近几年均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学生的校内培养阶段,安排了学生进行专业认知,专业见习,指导老师全程陪同,做好了检查和督促;寒暑假等假期时间,还安排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等,并做到了对社会实践先进同学进行表彰;系部还通过每年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5.12护士节传光授帽仪式、聘请临床一线行业专家来校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2.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及系部重视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通过成立社团或协会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第二课堂中延申拓展,每周二、四下午7、8节课是社团活动的固定时间,护理专业群学生社团有:爱心诊所社、杏林协会、礼仪协会、护理技能协会、护理就业指导协会、青春歌舞协会、主持与演讲协会、新闻撰写协会、创新协会;专业教师经常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等开展健康知识、常见急救操作,中医知识等宣传活动,学生还在校团委的带领下,争做徐州马拉松比赛志愿者;系部还通过开展五四大合唱、校园十佳歌手选拔、徐州市校园舞蹈大赛选拔、汉文化节朗诵比赛选拔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推送、学生五自(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主题教育,心理健康月主题教育等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协会的师生自主研发的创新护理用具,连续4年参加市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多位选手取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学校及系部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一年级统一开展心理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加强个别同学的心理疏导,在校期间,还通过邀请心理专家来校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学校建有“心海港湾”心理咨询室,咨询室内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值班辅导。

    学校及系部重视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护理专业群内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取证率100%;获得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取证率100%;护理专业毕业生获得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占比(98)%。学校及系部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项目学生参与率100%,学生获得三等奖。

    2.就业与创新  

    护理专业群内的三个专业,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已毕业4届,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暂时没有毕业生,护理专业学生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96.9%,初次就业率35.7%;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就业稳定性好,平均月薪3483元,达到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平均水平,“三险一金”落实情况好。学校及系部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创新创业思维养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了具有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和课程体系;系部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由创新协会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护理专业群选修课中,开设护理思维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纳入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学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创新协会的师生自主研发的创新护理用具,连续4年参加市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多位选手取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有两位学生表现比较突出,获得第二届和第三届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护理专业部分毕业生,参加自主创新创业比较成功。  

    学校和系部重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与企业合作,做好了质量监控的延续,建立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制度;专业建设软件、硬件条件好,学习氛围浓、环境优,通过每年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5.12护士节传光授帽仪式等形式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为94%,毕业生以素质高,技能强深受医疗单位欢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为97.7%。

    4.社会服务

    学校重视护理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建有“爱心流动诊所”社团,经常深入社区做好健康教育宣传与指导工作,该社团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学生社团”;与徐州市劳动局合作,积极承担了287名三级育婴师的等级鉴定工作,受到行业与社会的一致好评。

    护理专业群创新协会将技术创新用于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与医疗行业紧密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2018年5月我校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签订了徐州市科协“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项目协议,双方定期开展培训和讨论,目前已在本校实训基地共同合作研发“恒温奶箱”、“可移动智能恒温箱”、“智能体温计消毒装置”、“病床专用智能测角仪”四项创新护理用具,深受临床好评。依托该实训基地孵化的创业计划项目《病床专用智能测角仪》和《可移动智能恒温箱》分别获2018年“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创新协会每年均参与临床一线创新服务或横向课题,合作完成的创新作品“密闭式静脉配药装置”“一种危重病人病员服”和“一种被动踝泵运动装置”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被动踝泵运动装置的研究》2018年获得江苏省第8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高职组一等奖,《一种新生儿科病房专用移动智能恒温奶箱》获得2019年江苏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我校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协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每年均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专业协作委员会活动,主动参与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院本教材编写等,1名教师主编《健康评估》院本教材,待出版,2名教师参编《外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技术》院本教材,已出版,我系每年牵头完成联院护理协作委员会“追逐天使梦,我的这N年”PPT演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护理专业群连续九年承办徐州市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2019年护理实训基地申报徐州市职业体验中心,被评为徐州市职业体验中心培育单位,负责江苏省铜山中学、江苏师范大学培栋实验学校、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3家学校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任务;系部还与徐州市食品与药品监督局、徐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徐州市护理学会、铜山区政府积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由于我校社会培训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9年我校获批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每年承接兄弟单位的考查学习10余次。

  1. 特色创新

    1.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近几年我们对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校领导带领专业教师对多家医院进行了走访调查。为进一步规范“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医疗产业和护理岗位细化的新特点,2017年与江苏大学附属张家港澳洋医院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开展“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同年9月新招生一个临床护理班已经开班,此项目已成功申报徐州市职教学会教改课题,课题组成员由校、系领导、专业教师和合作医院主要领导构成,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学生管理和校院师资力量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学生的见习及部分专业课已经是由澳洋医院临床老师负责,2020年末将走进医院临床实习岗位中。

    2.重视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护理用具

    2014-2016年度,我系护理专业教师与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合作研发的“密闭式静脉配药装置”作为江苏省卫计委自然科学课题,由本系老师主持,校院双方共同参与,经过了四代产品的改进和两次临床验证,研发的产品深受沭阳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喜爱和好评,目前已经顺利结题,并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获江苏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优秀典型案例”一等奖,获市、省乃至国家级的创新大赛的多个奖项。2018年5月我校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签订了徐州市科协“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项目协议,双方定期展开培训和讨论,目前已经共同合作研发“恒温奶箱”、“可移动智能恒温箱”、“智能体温计消毒装置”、“病床专用智能测角仪”四项创新护理用具,及时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

    3.成立“创新协会”,重视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创新协会指导教师制定详实的授课计划,用心安排每次授课内容,带领学生每周开设创新课一次,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发现生活中和学习中、尤其是护理用具中可以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并把这些奇思妙想制作成作品,反复试验研磨,做到精致。近几年来,我系师生的创新作品分别参加了市、省乃至国家级的比赛,获得了以下荣誉:2017、2019年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6年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十大先进操作手”、“五一劳动奖章”,第七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伯乐奖,2017年第28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2016年第七节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2017年首届“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2018年第29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专项奖,2018年第八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2018年“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徐州赛区选拔赛一等奖。2019年江苏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4.注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显著

    护理专业群教师上下凝心聚力,积极踊跃的参加各级教学大赛,近三年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徐州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徐州市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二等奖1项。以上成绩的获取代表着我校已在徐州市职业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以此为平台,我系将信息化教学大赛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我系护理专业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护理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在高职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奖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方面距离建设质量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1. 高职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具有很大进步空间

       学校及系部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项目,由于大赛指导老师经验不足,学生心理素质不够过硬,虽然技能比赛得分和兄弟学校差距不大,学生仅获得三等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需要稳步提升

       护理专业群内的三个专业,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已毕业4届,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暂时没有毕业生,护理专业学生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96.9%,初次就业率35.7%,距离质量要求标准的70%相差甚远。具体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与近几年各市卫健委下属较多三级或二级医院仅招聘高中起点的专科毕业生,将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排除在外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参加专转本生学考试的动力不足,录取率不够理想有关。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群建设规划,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1. 高度重视技能辅导教师的培养和学生技能训练,争取在省级技能比赛中有所突破。

    1.加强对护理技能辅导师资培养,多向省赛获奖成绩较好的兄弟学校教师学习。

    2.将获得国家或省级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纳入专业人才引进计划,争取成功引进在技能大赛指导方面的精英人才。

    3.加强参赛经验和教训的梳理,认真分析参赛失误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指导计划。

    4.建立技能大赛选手的长效选拔培养机制,完善护理技能协会的管理机制,从低年级便开始培养学生,如参加技能协会、参加校赛、市赛,经过多次多轮选拔,逐渐锻炼其心理素质。

    (二)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升学途径,争取稳步提升初次就业率

    1.加强和省内各家医院的交流沟通,通过走访调研或问卷的形式,切实征求各医疗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学生和高中起点大专生差距,根据调研结果,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不足之处的培养,培养出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毕业生。

    2.扎实做好南医大护理专接本和康达学院专转本考试的相关工作,做好学生的动员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学生学历提升的重要性;注意积累教学资源,组建专门学历提升教学团队,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培训,制定严格的授课计划和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发辅导教师的工作热情。






苏ICP备10207186号
江苏省职业教育杜培培护理工作室 QQ群: